大口径蝶阀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及分析

发布时间:2010-12-31  点击数:2735
    近年来,随着计算机和CFD技术的发展,发达国家已经在调节阀的研究与开发中运用CFD技术进行设计方案的改进,但我国目前对蝶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方面,从水力的角度对大口径蝶阀内部流场研究较少,使得设计和使用蝶阀处于半试验状态。为了更加精确的分析大口径蝶阀的性能,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其内部流场是十分必要的。
    本文通过商用CFD软件FLUENT,对某钢铁集团新区用的DN1400大口径蝶阀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,以流体在蝶阀阀板不同开度下的流动分析结果为依据,通过改变阀板结构,实现阀门的改进设计,对大口径蝶阀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。
一、数值模拟
    1、控制方程
    设蝶阀内部流动介质为水,为简化计算,选择流动模型为单相流体的不可压缩三维粘性流动,采用不可压缩流动的雷诺方程组与k-ε湍流模型构成封闭的方程组来求解。
    2、阀门流道模型及网格划分
    以DN1400蝶阀为例,为保证流场的稳定性,取蝶阀及其前部管道L1=5D(D为管道直径)与其后部管道L2=20D一同作为计算域,网格划分采用了非结构混合网格技术,利用FLUNENT软件包中的前处理软件GAMBIT强大的网格划分功能,保证了网格的质量,网格总数超过了60万。如图1所示,采用自适应的网格技术对流场进行调整使其模拟出更加精细的流动。


    3、计算方法
    采用不可压缩流动的雷诺时均方程组,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-ε模型;所有方程中的对流项均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,离散方程的求解采用压力耦合方程组的半隐式方法(SIMPLE算法)。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收敛残差标准均为10-3。规定进口边界条件为velocity-inlet,给定管道进口速度uin设为1.0m/s。出口边界条件定为自由流动;计算中忽略了重力对流场的影响;全流场计算了定常流动,得到了阀内流场的详细分布情况。
二、计算结果分析
    为了研究阀门的流场特性,按照阀门开度为100%,45%和10%三种典型工况,来模拟阀门全开,半开和微开三种典型状态。
    1、改进前蝶阀内流道的流场分析
    如图2所示,蝶阀全开时,流速分布较均匀,整个流态相当平稳,但由于阀板上前后横向筋板的阻隔,造成水的流速增加,局部水力损失较大,造成一定的过阀损失。流速增加区域集中在前后横向筋板之间,对管壁形成一定的冲击。如果结合压力图来看,在横向筋板表面存在负压,局部的压力梯度较大,这就造成了横向筋板处的受力情况较差。

    蝶阀开度为45%时,如图3所示,由于阀板的阻隔,流速分布呈明显不均匀性,在上下两处的过流区域,流速明显增加,并形成涡流。速度较大区域集中在上下两处阀板附近的过流区域部分,形成对管壁的较大冲击。由于蝶阀背面存在局部低压区,从蝶阀上方越过的流体部分折向下流,从蝶阀下方流过的流体部分折向上流,在阀板背面靠下部分形成旋涡。

    如图4所示,蝶阀开度为10%时,阀板前部流速几乎为0,水流几乎被堵住。上下两处的狭窄过流区域流速较快,但区域减小,且数值明显低于开度45%的情况。过流区域的涡流消失,背部的涡流区域流速增大。阀板背面上部有二次涡流形成的趋势。


    2、改进后蝶阀的流场分布
    为了改善蝶阀流程状况,减少过流损失,对蝶阀阀板作了局部改进。在不影响阀板刚度的前提下,在阀板前后的横向肋板上,开长方形过流孔,希望提高流场情况。
    图5为改进后蝶阀100%开度时流场速度分布,此时为蝶阀全开,流速分布较均匀,呈上下对称态势。过流比较顺畅,整个流态平稳,前横向筋板流速增加情况和开过流孔前一样,但后筋板处流速无明显增加。局部水力损失明显减小。由于保证刚度的要求,过流孔开的不大,对后横向筋板处的流速造成一定影响。如果结合压力图来看,局部的压力梯度明显减小。流场的最高流速对比改进前数值上有所降低。

    如图6所示,蝶阀开度为45%时,改进后的蝶阀背部涡流几乎消失,阀板下部涡流区域明显减小,上部涡流区域向远离阀板方向偏移。流速的最大值比改进前降低很多。整个流场状况比改进前明显改善。说明过流孔还是有很好的作用。

    图7为改进后蝶阀10%开度时流场速度,此时蝶阀开度为10%,阀板背面形成两个小涡流。流场的最高流速减小。能量损失减小。
    3、阀门流阻系数的对比
    流体通过阀门时,其流体阻力损失以阀门前后的流体压力降表示。即有:


    式中  Δp———被测阀门的压力损失,MPa
          ζ———阀门的流阻系数
          ρ———流体密度,kg/mm3
          u———流体在管道内的平均流速,mm/s
    因此可以反推出流阻系数的计算公式ζ=(2Δp)/(u2ρ);阀门流阻系数的计算见表1(表中数据来源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)。


三、结论
    (1)从数值模拟的情况看,大口径蝶阀过流性能较好,尤其在100%~45%开度之间时,过流状态良好。在开度小于于45%以后,背板产生漩涡。由于流道变窄,流体对过流处产生冲击。在阀板开过流孔之后,整体流速普遍减小,过流更顺畅,45%开度时的背板旋涡区明显减弱,过流冲击得到有效控制;
    (2)阀板开过流孔后,阀板流阻系数明显减小,更加有利于水流的通过。100%开度时,过流孔对流阻系数的影响最大,约减小24%,效果明显。开度为45%~10%时,过流孔对流阻系数的影响相对减弱,约为7%~7.6%。这是因为过流孔对过流面积的影响减弱。因此,在不影响阀板强度的情况下,在腹板上开出过流孔,对减小流阻,提高过阀效率,还是很有好处的;
    (3)开过流孔后,阀板附近压力分布更均匀,局部压力梯度的强度减弱,从高压到低压的过渡区域更大,阀板受力更均匀,改善局部应力状态,提高阀门使用的安全性;
    (4)改进后阀门流速和应力分布较前合理,流阻系数优于原型阀门。从模拟情况分析,改进后的阀板45%以下开度时,水流冲击区域加大,对管道的影响减弱,达到了优化的效果,对阀门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

    参考资料
    龙新平,朱劲木。射流泵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[J]。武汉大学学报(工学版),2002,35(6):31233。
    杨源泉.阀门设计手册[M]。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1992。
    吴子牛.计算流体力学基本原理[M]。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1。
    王福军.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[M]。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4。
    袁新明,毛根海,张士乔。阀门流道流场的数值模拟及阻力特性[J]。水力发电学报,1999,(4):60266。
    韩宁.应用Fluent研究阀门内部流场[D]。武汉大学,200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