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款精巧的电动执行器控制电路设计分析

发布时间:2011-06-16  点击数:2706

    电动执行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一种执行部件,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,实际系统要求电动执行器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。控制器是电动执行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动执行器控制电路,它具有电路简单、体积小和价格低廉的优点,且具有行程限位及过力矩保护功能。

一、电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

    如图1所示,电动执行器主要由控制器、电机和减速器三部分组成,由上位调节装置给出的DC4~20mA电流信号Is经采样电阻转化为1~5V电压信号Us,减速器输出的直线位移信号x(或角位移信号θ)经位置检测装置后形成位置反馈信号Uf,这两个信号经比较和放大后控制电机的运转,电机带动减速机构产生相应的直线位移或转角位移。

二、控制电路组成

    如图2所示,控制电路由五个部分组成,分别是给定信号I/V转换、位置检测、信号比较与放大、电机控制和电气保护。

    1、给定信号I/V转换

    来自调节器的DC4~20mA电流信号,经SET插座接到阻值为250Ω的采样电阻R1上,R3=1MΩ与R1=250Ω的阻值相差很大,因此,可以认为来自调节器的DC4~20mA电流信号全部流经电阻R1,转化为1~5V的电压信号,即A点电位VA=1~5V。在此,输入电流信号为4~20mA而不是0~16mA,目的是可以进行断信号检测[1]

    2、位置检测部分

    位置检测采用精密导电塑料电位器P2,通常,其一端C接+5V,另一端E接+1V,实现与给定信号间的电压匹配。当执行器运动时,带动P2的滑动端D,则D点电位发生改变。从而实现位置检测。

    稳压管Z1的稳压值为5V,电位器P1的滑动端B的电位调节范围为VB=0~5V,此信号接入运算放大器UA的同相输入端,UA的输出端1脚电位即电位器P2的C端电位为

   

    VC的调节范围为0~7.27V,电位器P1的作用是调整P2的C端电位(通常为5V)以实现满度调节;电位器P3用于调节E点电位(通常调至1V)以进行零位调节。

    3、信号比较与放大

    给定信号经I/V转换后的电压(等于图3中)与反馈信号Us(等于图3中VA)首先进行比较,形成偏差信号,然后将偏差信号放大,并据此进行电机控制。比较和放大通常用差动放大电路来实现,如图3所示,为分析方便,图中将电位器P4沿滑动端所在位置分成等效的两部分,即RP4-1和RP4-2(RP4-1+RP4-2=RP4=10kΩ)。

    由于运放的输入阻抗很高,流人运放UB输入端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,其同相输入端电位V5与VA的关系为

    图3中,电容器C1起低通滤波作用,用于抑制干扰,静态计算时可忽略.分析从R8到6脚、R9和F点的电路,可得,即
 
    运放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很大,而输出电压却是一个有限值,所以,可认为运放UB的同相输入端的电位V5与反相输入端的电位V6近似相等,即V5=V6,将和R3=R9=1MΩ代入VF的表达式,得

    R9=1MΩ的阻值与P4(10kΩ)及R10(470Ω)的阻值相比较很大,在分析F点与G点的电位关系时可将流经R9的电流忽略,这时有,即。当电位器P4的滑动端移动时,RP4-2的值改变(0~10kΩ),VG也随之变化,令

    将RP4及R10值代入上式,可得K值的变化范围为45.45~1012.5,调节电位器P4可以改变电路的放大倍数。

    4、电机控制

    电动执行器使用普通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,电机工作状态有三种:正转、反转和停止。通常,当VG为正(US-Uf>0)时,电机应正转;当VG为负(US-Uf<0)时,电机应反转;当VG为零(US-Uf=0)时,电机停转。

    实际系统受多种干扰信号影响,如果按上述方法进行控制,会使电机频繁地起制动,出现振荡现象,这是不允许的,可以通过设置死区解决这个问题。

    死区控制主要由Z3、Z4、D3、D6、T1和T2来实现,稳压管Z3,Z4的反向击穿电压标称值为5.6V,二极管D3、D6的导通压降为0.7V(硅管),晶体三极管T1(NPN)的导通条件为其基极电位高于0.6V,晶体三极管T2(PNP)的导通条件为其基极电位低于-0.6V。由此可见,当H点电位VH>6.9V时,T1导通,T2截止,固态继电器SSR1接通电机正转电路;VH<-6.9V时,T1截止,T2导通,固态继电器SSR2接通电机反转电路;而当-6.9V<VH<6.9V时,T1和T2均截止,电机停转。

    三极管T1、T2的放大倍数均超过100,所以,只要略高于,便可以提供固态继电器动作所需要的5mA电流。由前述知:VG=K(US-Uf),对于偏差信号(US-Uf)来说,其死区电压范围为

    K值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P4改变,当K值增大时,死区范围减小,系统的灵敏度提高,易受干扰,容易产生振荡,但稳态精度提高;K值减小则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,易于稳定,但系统的灵敏度下降,稳态精度下降,将K=45.45~1012.5代入上式,得到相对死区大小为0.17%~3.80%。

    T1和T2的发射极-基极击穿电压UEBO均为5V,二极管D3和D4能起到保护三极管T1和T2的作用。

    5、电气保护电路

    A、行程限位  主要由安装在行程极限位置的行程开关完成这一功能.电机开极限位置(正转达到)的行程开关为SL1,电机关极限位置(反转达到)的行程开关为SL2。正转时,当执行器运动,其挡块压下行程开关SL1时,其动断触点断开,T1截止,电机停止正转;反转时的情况与此类似。

    当电机沿某一方向转动,使执行器运动到极限位置,挡块压下相应的行程开关,使电机停转时,若给定信号改变,控制电路仍可控制电机向相反方向运动。

    B、过力矩保护 正转时的过力矩保护主要由UC,C2,D1,R12,C3,R13,R14,D2和过力矩开关TL1组成,反转时的过力矩保护主要由UD,C2,D4,R16,C4,R17,R18,D5和过力矩开关TL2组成。过力矩保护原理为:

    电路初始上电瞬时,电容器C2,C3和C4的两端电压均不能跃变,H点电位VH=0V,UC的10脚电位V10=12V,UD的12脚电位V12=-12V,二极管D1、D4均不导通,UC的9脚和UD的13脚电位均为0V,所以,UC的输出管脚8的电位初值为正饱和电压(约11V),UD的输出管脚14的电位初值为负饱和电压(约-11V)。

    上电过渡过程结束后,电容器C2、C3和C4相当于断路,UC的10脚电位,UD的12脚电位

    稳态时,若过力矩开关TL1和TL2没动作,由于D1和D4的作用,UC的9脚电位不会高于0V,UD的13脚电位不会低于0V,这时,UC的输出仍保持为正饱和电压,UD的输出保持为负饱和电压。

    若电机在正转时出现了过力矩故障,力矩开关TL1的动断触点TL1-NC断开,H点与SL1之间的通路断开,同时TL1的动合触点TL1-NO闭合,H点与UC的9脚接通,由于是在正转过程中,UC的9脚电位(等于H点电位)必然高于6.9V,其10脚电位为5.5V,这使得UC的输出翻转为负的饱和电压值(约-11V),正反馈作用又使其10脚电位变为-5.5V,UC的输出稳定在负的饱和电压值上,从而限制J点电位不会高于-10.3V,T1截止,正转电路断开,电机停止。

    电机停转后,力矩开关有可能恢复常态,即TL1-NC接通而TL1-NO断开,这时,UC的9脚电位受D1限制不能高于0V,而其10脚电位已变为-5.5V,此时,只要H点电位不低于-6.2V(UC的9脚电位不高于-5.5V),UC的输出就将保持为负值,T1保持截止,正转电路保持断开,从而保护电机。

    若信号改变使得H点电位低于-6.2V时,UC的9脚电位低于-5.5V,UC的输出将变为正的饱和电压值,正转控制电路恢复正常。

    出现正转过力矩故障后,使正转控制电路恢复正常的另一个途径是重新上电。

    反转时出现过力矩故障的保护情况与正转时的情形类似,不再赘述。

三、结论

    图2所示电路中的UA,UB,UC和UD是一块LM224芯片上的4个单运放电路,所以整个电路体积很小,成本也很低。

    需要注意的是,电容器C2、C3和C4对保护电路的正常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实验表明,若电路中不接入C2、C3和C4,则上电后UC和UD的输出初值受给定信号和位置反馈信号的影响,使得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。